N.0021 - 2030年的臺北招牌



著 / 林秋芳
日期 /  2011.05

從18歲到臺北求學以後,臺北成了我長住的地方,就算09年返回宜蘭礁溪居住,臺北仍是常常一定要來的。通過雪山隧道,臺北跟宜蘭仿若兩個世界,一個是國際化現代化的大都市,一個則是可以休憩有家鄉感的美麗蘭陽,往返之際,常常讓我感受到不同的時空感。而有許多國際觀光客來造訪的臺北,擁有全台最便捷的交通網絡,可是怎麼?招牌卻是這般的缺乏美感呢?在這自由、百花齊放的臺灣,公共空間的視覺污染令人稱奇,民眾對於公共視覺的忍受力高得驚人。

在臺北街頭漫走,試著閉上眼睛,讓心靈沈靜下來,深呼吸,一次、兩次、三次,打開眼睛。大大小小、甚至巨無霸的招牌迎面而來,比例不搭的店面與招牌,可以看出店家亟欲吸引消費者的心情,所以招牌越來越大、繞在上頭的霓虹燈也越來越閃耀,簡直連開著車,在外車道上,招牌都直逼到眼前來了。這麼多的招牌急著強調自己、突出自己,像是對我們招搖著手說「選我!選我!」但是太多了以後,反而變得看不見了,也雜亂了,這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的景象。

我想我們應該這麼做!

來舉辦一個競賽,一個票選招牌比小的設計競賽;一個讓招牌小卻又一樣達到原有的醒目標示效果的競賽;一個可以讓台灣每年產出幾萬名設計新秀一展長才的競賽;一個能媒合設計師與店家,改善招牌的競賽。如果能結合政府補助政策,透過甄選選出每個店家適合的招牌,讓招牌成為看見店面的第一眼,讓我們可以看見店面細膩的美。這麼做以後的2030年的臺北,在每個店面不僅會有小而美的招牌,還能展現出臺北人雅致、創意的生活品味。


 

相關連結: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 小招牌製造所

相關連結:台中圖書館-圖書街景藝術裝置(都市酵母城市議題)

 

Share/Bookmark
 

從新一代我看見.都市酵母select

taipei government mark

climat japanese street color

CITY YEAST Copyright
 
newsletter    
  SUBSCRIBE ENEW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