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CHANGING PROCESS 設計過程 
          
        
        本階段進一步進行案例分析、資料彙整及觀察訪談,從中探討清潔裝備現況、擬定設計策略,並帶入四場工作坊與各方參與人員進行討論。透過舉辦工作坊,我們希望能讓環保局、各相關單位以及清潔隊員們共同參與裝備的設計過程,彼此交流不同的觀點與想法,討論出最適合清潔隊員、民眾與整個臺北市街道環境的解決方案。 
        我們規劃四場不同類型的工作坊,配合設計流程的每個步驟,依序進行觀察訪談、策略擬定、構想討論、草模測試。         
          
          
          
          
                          
          
                          
          
                          
          
                          
          
                          
          
                          
          
                          
          
                          
          
        
        1. 體驗觀察 
                                   
          
        
        [ 實地參與清潔隊工作坊06/05 ] 
        
          
                 
          
        
          
        
          
                 
          
        
        第一步之體驗觀察,包括國際案例資料分析、自然與人文環境分析、製造技術探討與清潔隊觀察等。 
        
          
                 
          
        
        實際到五分埔分隊了解清潔隊員清掃工作的現況,包含每日流程、清掃工作內容、所使用服裝與設備之狀況等等,透過工具試用與清潔隊員訪談,探討其中的需求。希望從第一線清潔隊員對工具設備之想法,完善擬定出本次設計案提升的方向與策略。 
        
          
                 
          
        
        服裝提升實用與便利性,考量氣候與清掃過程需求,包含透氣、遮陽、防水、穿脫方式便利等,而服裝色彩需好看並有專業感。工具方面,裝備的規格與尺寸符合人因。掃具與畚斗需提高耐用度以及減輕重量,操作方式則考量使用者安全。除了手推車與清潔箱輕量化,在操作上也減少垂直與高度過高的施力情形。手推車減低承載量,操作便利,並減小體積。 
        
          
                 
        > > > 閱讀更多詳細體驗觀察:  
        
        02 where is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 
        
          
                 
          
                          
         
        2. 擬定策略  
                          
          
        
        [ 設計材質與策略定義06/07 ] 
        本次邀請工業設計師與服裝設計師共同參與討論,從使用者調查訪談結果分析色彩、服裝、工具三方面的現況與本次設計策略,跨領域交流思考清潔隊員裝備的提升,在都市美學、職人形象、工作效率各個層面發展的可行性。 
        
          
                          
        色彩與服裝策略,以專業感為主軸,配合布料特性發展。服裝針對現況改良剪裁與材質,提升舒適度與實用性,包含防水性能、附加配件與可拆卸式樣等。清潔箱全包覆式收納手推車等工具。掃具以重量為首要考量,並維持竹枝掃帚的優點。整體裝備朝輕量化發展,可收納,並減少結構關節與構件數量以提升耐用度。  
                          
          
          
                          
          
        
        3. 構想發展 
        
          
        
        [ 草圖、草模設計交流工作坊07/10 ] 
        
          
                 
          
        
        從服裝與設備的設計發展探討在都市環境中視覺上的整合,以都市色彩研究等資料作分析。服裝紙模型搭配都市真實街景圖稿,模擬視覺上的效果,討論環境與色彩的和諧、形象建立與工作中的安全考量。工具部分,透過設計圖稿討論裝備造型與細節,包含材質、色彩與環境的視覺整合,以及工具操作之結構與重量,以便利性發想摺疊收納的方式。 
        
          
                 
          
        
        有清潔箱的地點也能設置手推車收納箱。在材質與色彩計畫上必須考量整個城市街道家具間的整合。服裝以單色為主,建立職人專業感。減少手推車結構,考量堅固以及收納便利。 
        
          
                 
          
          
          
                 
          
        
        4. 草模測試 
                          
         [ 測試與檢視設計工作坊07/18 ] 
                          
          
        
        邀請工業設計師、服裝設計師、設計顧問、清潔隊員、清潔隊工會以及實習生參與實體草模的測試和討論,並由設計團隊進行進度報告,及設計構想的票選。使用者親自體驗測試模型與樣本,分享工具裝備在實際街道中需要考量的因素,並給予設計團隊許多操作細節上的建議。選出適宜的設計方案進行下一階段細部設計,同時討論接下來進行修正的方向。 
        
          
        
        服裝以安全與舒適為優先考量,並配合實際工作情形做設計上的調整。清潔箱之尺寸必須適合街道環境,考量行人與清潔隊員使用時的感受。街道環境與清掃區域氣候對工具使用與堅固性的影響很大,風速也是一大因素,需思考推車與垃圾袋的關係。 
        
         
        •	服裝紙模型製作:透過紙樣草模模擬配色及款式 
          
        •	清潔箱1:1比例草模製作:在街道實境模擬收納箱及清潔箱的體積及擺設  
          
          
          
        
        •	清潔箱體積丈量及草模 
        
          
          
        
        •	推車草模製作 
        
          
        •	草模實境模擬及掃路測試 
          
         
          
          
        
        * 色彩策略提案 
         
         
         為提出整體更專業的裝備,色彩策略是極重要的一環,從環保局識別色延伸,提出較有明確專業意象、不與其他行業撞色的色彩策略。 
          
        從觀察臺北市的色彩,定義公職人員(警察、消防員、郵差)的專門用色及目前都市中常見的色彩(如計程車),避免與現有職業色彩撞色,並選取與「環境」、「清潔」連結之色彩。 
        (一)策略A  取環保局原有識別色中代表青山綠水的綠與藍,在明度與彩度調整,與環境更和諧。 
        (二)策略B  提出不同於目前臺北市其他公職人員的識別色彩,分別代表樹木與水的咖啡色與藍綠色,帶出專業優雅的識別意向。 
          
          
          清潔隊員投票結果:使用色彩策略B 
          
                  
        最終色彩策略經由清潔人員票選出多數人認同的青山綠水之配色。連結臺北環境,以翠藍色搭配大地色系,應用於服裝與裝備的色彩規劃,整合服裝與工具,作為建立形象清新統一的職人團隊之識別基礎。 
          
          
         
          
                  
        * 裝備提升策略 
          
        服裝提升的重點聚焦在『材質』,並重視整體『安全性』。以提升布料材質及反光條之規格為設計方針,採布料樣品討論舒適與實用的材質,搭配服裝之款式提升工作品質。在安全性上考量服裝色彩與反光條之反光係數與規格,整合不同款式的可能性。 
        鎖定臺灣可取得的機能材質,針對清潔隊員之工作性質,找出合宜的材質,提升工作舒適性。由於在地之濕熱環境,機能布材須具備乾爽透氣之特性,以及工作環境的需求,布料相對需要容易洗滌。此外,以冬天及雨季各環境情況之著裝考量,擬定整套服裝各項單品的材質。而整套服裝考量採購之預算,並提出『重質不重量』之採購策略,以一件舒適好穿的衣服,勝過數件不耐穿且不舒適的布塊,因此採購上可考慮由原本的一年一編改為兩年一編,讓清潔人員有更好的服裝去執行細清城市的工作,提升城市整體價值。 
          
          
          
                  
        1. 服裝材質擬訂 
         
        •	上衣-48% aquatimo / 52% PET 
        •	夏季長褲-93%nylon/7%OP 
        •	冬季長褲-90%nylon 10%spandex 
        •	外套-100%PET 刷毛背心-92%PET 8%spandex 
        •	風衣-100%polyester, 74g/m2 
        •	反光安全背心-100%polyester,150g/y 
        •	袖套-92% aquatimo / 8% PET 
        •	防水帽子(替代斗笠)-100%nylon,155g/m2, 178Tx79T/70Dx160D 5000mm+M.V.T.5000g/m2 
        •	防曬帽子-100%nylon,105g/m2, 160Tx68T/70Dx160D  
        •	雨衣-水壓100%nylon,155g/m2, 178Tx79T/70Dx160D 5000mm+M.V.T.5000g/m2 
         
        服裝小量染布有實行上困難,服裝打樣兩款,一款打正確布料讓隊員試穿舒適度,一款打正確色彩但以類似布料作為拍照使用。 
        
          
                  
          
          
                  
        2. 技術指標 
        以此做為服裝基本機能需求以下包含:素材功能、機能性、環保、規格、成份與後加工處理。 
         
        •	保溫功能符合FTTS-FA-010 TYPE A遠紅外線紡織品標準 
        •	吸濕排汗速乾功能符合FTTS-FA-004 
        •	涼感功能符合FTTS-FA-019  
        •	涼感紡織品標準(熱流量≧0.14) 
        •	乾濕磨擦:4級	 
        •	撥水功能符合FTTS-FA-011 
        •	撥水紡織品標準(等級80) 
        •	抗UV功能符合FTTS-FA-008 
        •	防紫外線紡織品標準(等級C) 
        
          
                  
          
          
                  
        二、清潔工具概念 
        以收納為主軸,改善街道市容,並讓清潔人員可以收納工作器具。因此發展清潔箱搭配收納箱的模組化概念,因地域需求選擇須放置的品項,收納箱也提供其他器具在街道收納的空間,讓隊員的工具財產得以安置與保管。在收納方式上也考量輕便、堅固、後期維護,而整體裝備朝向輕量化及人因思維,減少職業傷害。而所有裝備於清掃環境中都需要相對的耐用,也考慮清潔裝備與街道環境的關係,包含材質、色彩、造型與體積各方面的衡量。最後執行須在有限金額內,因此都以臺灣現有成熟之加工方式及材料,避免成本過高。 
        1.街道收納: 
        以摺疊推車結合重新定義尺寸之收納箱,使清潔隊完成工作後推車可以直接收納於配給的收納箱,也解決推車隨意放置的問題。 
          
        
          
                  
          
          
          
          
         2.環保材質 
        以環保材質提倡都市環保,及後續耗損之物件可以再被回收使用減少成本,可應用環保塑料PP於畚斗的使用,以天然纖維強化本身材質與回收性,另則可以加強材質的耐用性。 
          
          
          
                  
        3.人因考量: 
          
        針對工具需求及使用方式,提出人因考量及計測,以達到使用舒適並降低操作傷害,整體也考慮降低清潔箱與推車的操作高度,使高年齡層也能好使用。 
          
          
                  
        4.工具耐用性: 
        觀察現有器具易耗損的部位,在材質及結構上提出改良,增加工具壽命,如畚斗底部容易耗損的部分及竹掃把頭的掃毛易發霉斷裂。掃把提出工業材掃毛,減少每年竹掃把的耗損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