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一直以來都被當作是一種傳遞情感與氛圍所使用的方式。工作坊將以生活周遭隨手可觸的回收材料製作成一盞吊燈,像設計商品一樣,重新賦予新生命,也嘗試以回收材料來定義所謂的「美麗」。 
          
        我一直很好奇,插頭裡面長什麼樣子 
        隨著塑膠製品的大量生產,這些製品無法有效回收循環,大量回收問題產生。隨著「循環經濟」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視,Joris以及Venessa希望將「循環設計」的概念,透過有趣的方式改變在台灣的我們所習慣的線狀經濟「生產—製造—使用」。課程將回收寶特瓶,解構後重新製作成一盞一盞漂亮的燈具,讓同學們能夠體會如何運用手邊現有的資源去創造新的事物。 
          
        第一步:架起燈的骨架 
        Joris先請同學剪下寶特瓶的底部,將寶特瓶的另一半剪成六瓣,接著再用剩餘的底部圓環剪成三等份,撐開被剪成六瓣的寶特瓶後,用剪下的圓環固定形狀瓶的底部,形成不同的骨架形狀。 
          
          
        第二步:燈的骨架打底 
        Joris請同學將蒐集的回收報紙,依照固定大小剪成片狀,完成後,這時Vanessa拿出特殊馬鈴薯膠,把報紙的一面沾黏膠水,並黏貼在撐起的燈罩骨架上,這個階段很重要的是,報紙之間交疊的部分越少越好,否則會因太厚而讓燈無法透出亮光。 
          
          
         
        第三步:紙條分類後黏在燈上 
        接下來,同學將彩色雜誌拿出來,跟著Joris的示範,將雜誌依照不同的色彩剪成條狀。Joris請同學們將剪下的雜誌,根據上頭的色彩,分成「黑、白、藍、黃、紅、綠」,分別聚集在六個桌面上。分類完成後,也發現了各種顏色裡頭,還是有著不同的、細微差距,Joris告訴同學,這就跟我們的社會一樣,是由很多不一樣的人所組成。分類完成後,大家再將已經洗乾淨的手泡進馬鈴薯膠裡,替自己的燈罩佈上色彩。 
          
          
        第四步:線路安裝及測試 
        Joris將電線、插座及燈座發給同學,這個步驟需要細心,要是沒注意,讓兩端的電線絲連在一起,燈將無法發亮。Joris仔細的帶同學從撥電線到連接插座。裝上燈泡後,同學們一一測試,燈亮起的瞬間,大家都開心的鼓掌。 
          
          
        第五步:燈佈置在校園 
        燈具完成後,大家一起移到戶外。Joris將同學們的燈掛在戶外廊道上,同時詢問著同學們認為這樣的高度是否可行?大家都很期待天黑之後發光的樣子,晚上同學們特地回來看自己的燈,溫暖的照亮著學校的廊道。 
          
              
         
          
          
          
        工作坊影片 
         
        
          
        ecoBirdy 
        Joris Vanbriel和 Vanessa Yuan為ecoBirdy   的創辦人,在充滿設計與風格的義大利米蘭開始他們的設計工作生涯,包含產品設計、室內設計、視覺產品等不同工作面向。ecoBirdy 除了投入   100% 的回收塑膠玩具設計商品製作,也透過教育提升孩子對於永續未來議題的關注。相信從小開始認識永續資源發展,將可為地球的未來創造巨大的影響。 
          
          
        更多工作坊細節請見 
        ecoBirdy帶給北成國小的一堂設計課|https://reurl.cc/bqrM3 
        ecoBirdy帶給萬富國小的一堂設計課|https://reurl.cc/llW8q 
        工作坊影片|https://reurl.cc/jaEbD 
        粉絲專頁|ActionforEdu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