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一獨二的店理所當然擁有獨到的招牌識別,想像你的店招成為街角的新地標,想像你的店成為每個人記憶的品味。
 每一面招牌,都是城市裡小小的視覺元素,都值得被呵護和關注。在實用的功能之外,如果能在材質、尺寸和工法上,多花一點點設計的巧思,招牌就不再是沉重累贅的懸掛物,它們不但能夠成功吸引路人的目光、彰顯出店家的個性與特色,還能變成「招」蜂引蝶的公共藝術。
 2014「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小招牌製造所」,暨2013再次出擊,只要你是店主人,以擁有實體店為優先考量,就可以參與街角美學導覽以及招牌製造工作坊,與專業設計師一起激盪創意,思考招牌的街道美學 。在與店主人交流的過程當中,設計師們將選出24名店家,以多元材質免費為你量身打造出24面獨特的小招牌。 2014 超強小招牌設計團隊:
 民生街區 - 蕭永明設計師 & 竅門設計
 西門町街區 - 吳氏設計 & 水越設計
 港墘碧湖街區 - 聶永真設計師 & 器研所
 景美街區 - 天晴設計 & 林文山設計師
     2014.08.19 景美招牌導覽 景美街區|天晴設計 & 林文山設計師 時間|2014.08.19地點| 尋俠堂
 臺北市文山區三福街7-1號一樓
 
 
 
 
 
 
 參與店家|
 蔡明儒|  政大這兒咖啡 張巧蓁|  Jah Café 曾巧鈴|  日正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余美鳳|  尋俠堂葡萄酒舖 江詠嵐|  啥米Yummy cafe 李雨珊|  Juicy Bun 美式餐廳 王朝麒|  草串蔬食 張協興|  張協興茶行 王方民|  豪優實業有限公司  入選店家|Juicy Bun、草串蔬食、張協興茶行、天晴設計/ 豪優傢俱、尋俠堂、12cafe'     店家討論| 
 
       施作過程|   
            
        
                  尋俠堂葡萄酒舖 
 販售酒類、品酒、場地租借  / 2010年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6段142巷20弄2號 
 設計者|林文山
   設計理念| 尋俠堂堂主余美鳳女士,深愛歐洲古典莊園風味的建築空間,現行店外招牌都是以logo字樣燈箱形態呈現,希望此次小招牌設計能以酒瓶的意向表達出店家的獨特風味。 尋俠堂葡萄酒鋪店家調性屬歐洲古典莊園風,室內戶外傢俱多為鐵件木作,堂主希望小招牌可安於店門右側淺色壁磚上,因此搭配店外長廊的黑鐵木作材質,蒐集經典葡萄酒瓶,以簡約的線條寬線呈現,搭配雕刻logo字樣的酒箱紋路底板。 
          Before
    After
      
 12 café  咖啡與好音響的文藝空間  / 2012年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6段142巷20弄2號
 12 café店名的由來源自于店主人姜子正先生於子正時出生,因此以時間概念延伸至小招牌設計上。店內的室內傢俱多為鐵件與原木與大片落地窗,剛冷工業風帶有幾分人文藝術氛圍,店家原logo有數字12和太陽圖案。以東方天圓地方的風水觀與西方簡約的幾何設計,沿用古人觀時的智慧物件「日晷」化身為店家當代的裝置藝術。12 café文創空間的定位是要開啟來店的顧客朋友們,除了咖啡飲品喚醒味蕾的感官外,亦能同時釋放聽覺的鬆弛和視覺的文藝復興,設計師在設物件的旁白給予店家整體的slogan :「原味覺醒 Revive your sensation」。 小招牌主體以原木為主,設計師使用老房子拆除的廢材原木(香杉)加工,車出直徑24公分的正圓,象徵一日24時刻。黃銅柱上鑲一鉛字「日」中文「日」字與LED數字「日」巧合,而數字8在中國諧音同為發,可象徵店主人事業「蒸蒸日上」。銅柱高亦設計為8公分,主體黑鐵支架制定在95公分,讓路過店家門口的朋友們能有適高的角度可停駐觀賞。 店主人姜先生希望小招牌位置安於店門外右側空處,此處設計師依據自然日照於正午十二時所產生的光影,巧妙計算出logo與slogan的落點,小招牌的支架以黑鐵為主呼應店內室內傢俱的材質,望小招牌在此能合宜人事地物      Before   After       
 
 豪優實業有限公司    專售人體工學椅  / 1997年  臺北市文山區景福街230巷14號  設計者|林文山
   設計理念| HAO JOU SYSTEM FURNITURE店主人王方民先生創店以來一直未使用任何招牌,藉小招牌設計的機會,希望能設計一低調又尊貴質感的金字招牌,以彰顯其販售專業的人體工學辦公桌椅。王先生希望能使用代表店家人體工學椅的指標性logo沿用在新的小招牌上,故設計思維以簡約尊貴高雅為導引。 HAO JOU SYSTEM FURNITURE現行logo與店家所販售的經典人體工學椅子的意向不符,店主人揀選出一經典人體工學椅子,作為小招牌設計的logo,並由設計師加以排列組合,以顏色、材質與整體環境的融合性去思考設計,希望創造出一幅街角地景的畫面,可以讓附近的街坊鄰居感受到小招牌也可以融入社區並成為小小亮點。 小招牌以不退時尚的黑金兩色為主,採用不鏽鋼烤霧面金漆處理,乍看之下如當代藝術畫作懸掛於此,讓店家成為街角的金字招牌。
     Before After
 
       
       Juicy Bun Burger    美式餐廳/  2011年成立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萬壽路19號1樓
   設計者|易瑋勝   設計理念| 位於政大週邊的Juicy Bun Burger美式餐廳,以平價又多元的美式餐點吸引學生光顧。選擇店內最受歡迎的餐點「漢堡」作為招牌設計的題材,採具象化的呈現方式,令人看得食指大動!漢堡麵包以木頭製作,肉與番茄則以鐵片彎折上色,蔬菜則用植栽點綴,利用複合媒材營造招牌豐富生動的形象,漢堡下方則掛上有Juicy Bun字樣的仿鏽鐵片,替招牌增添美式復古風味,實為畫龍點睛之妙!希冀能為店家增添活潑氛圍,並吸引來往的過客駐足。                   After
          草串蔬食  蔬食燒烤店/  2013年成立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試院路152-3號 莊尚真
       設計者|莊尚真   設計理念| 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素食燒烤店的草串蔬食,鄰近世新大學。不同於一般燒烤店的經營模式,以素食+酒吧作為主要賣點,用健康養身作為口號,推廣素食理念,帶來了另類的人文氣息。因此,便將店內串燒,炙烤的形象作為招牌設計的題材,將叉子與蔬菜放大呈現,並結合店面本身的地理條件-樓梯,將一階樓梯化身為鐵網與炭火,如同裝置藝術般的具體呈現,明確勾勒出店家的特色!期許能吸引來往行人的目光,上樓小酌品嘗一番。         Before
   After   
       張協興茶行  茶行/  1954年成立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93號
         設計者|黃于音 設計理念|         
 一走進張協興茶行,不僅聞到了濃郁的茶葉香氣,櫃檯前那一道以茶罐排列的牆面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不難想像這是一間有著60年歷史的老店。因此,便以店家特有的茶罐造形作為招牌設計聯想,利用金屬彎折手法建構出簡化的立體茶罐造型,並以刻上茶葉形狀的竹塊作為點綴,復古而具現代感的呈現方式,讓小而巧的招牌充分展現出店家的個性。     Before   After                  天晴設計 x 林文山的景美六家小招牌 
   
   設計團隊介紹 
 林文山
 畢業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專業。
 一個難以歸類的藝術家,游走於設計、攝影、視覺藝術等,醉心於新東方古典的演藝。2014年初夏,欲以復興百年祖業文林堂,成立「文林堂有限公司」,推廣新東方主義美學理念,串聯本土傳統民間工藝,詮釋古代文化對未來的啟示,讓世界能更瞭解新東方古典之美。
       
 天晴設計事務所 天晴設計事務所成立於2008年,致力於台灣設計師品牌推廣及設計價值性服務產業,共同創造設計產業多元平台,並投入台灣設計師品牌開發事業,旗下設計師品牌包括李尉郎、易瑋勝、邱建基、林定芊等人,參與設計合作案及自我創作商品開發,行銷全球。並成立Dr.Wow設計實驗品牌及東方設計品牌”喜器CiCHi”,開發更多出其不意的設計商品。 天晴設計同時也參與2013年的小招牌製造所,請按連結 |